回首往昔,更进一步;文化不竭,福农不枯 。文化是一种熏陶,一种氛围。值此百廿校庆之际,为弘扬耕读文化,传承校史记忆,特开辟福农故事专栏,选取校史故事,溯源追流。知来处,看今日,为往者反思,为来者殷鉴。
时间:1919—1949年
地点:平潭、福州西门祭酒岭、福州鸡角弄
人物:福州私立协和职业学校校友杨清琪
杨清琪(1919—1949年)。福建省平潭县潭城镇杨厝壑村(现潭城镇北门社区)人。1919年8月出生,毕业于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前身——福州私立协和职业学校。
杨清琪
城工部烈士墓
从小学到初中,杨清琪都在抗日救国的思想熏陶下成长,对国家未来命运的忧虑,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进。
1944年参加革命斗争,曾参加学生抗日救亡活动和闽中沿海地区的抗日斗争。抗日战争胜利后,任中共平潭工委委员,参与领导平潭县的革命游击战争。
1945年,杨清琪考入福州协职读书,从这时起,他渐渐地接受了唯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的真理,开始走上了革命道路的历程。
1946年阻止反动头子林荫企图在福州召开的平潭旅外学生座谈会,揭发林荫向渔盐征收旅外学生助学金真相,组织协职学生参加抗暴示威大游行,组织几十位同学毒打驻在西禅寺无恶不作的国民党伤兵,他不但积极参加进步活动,还努力学习革命书籍。
1947年2月,由张纬荣同志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不久就任协职党支部委员,11月任支部书记。之后,他率领协职学生参加全市学生抗议警察无理殴打福一中学生的“3·25”事件斗争,组织协职学生参加“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示威游行,物色的地下活动据点至解放时均未出现问题,发展了十多名知识青年入党。同年夏天,调到中共闽浙赣区党委城工部闽中工委工作。
1948年2月任中共福长平(福清、长乐、平潭)中心县委城工部学委委员,不久调任中心县委委员,主持福清县城工部的工作,指挥城工部所属武装队伍开展对敌斗争。在他的领导下,建立了20多个据点,武装队伍由1个武工队发展到在龙高成立一个大队,指挥城工部所属武装队伍开展对敌斗争。
中共福长平中心县委旧址
1949年2月闽中地委张贴布告,宣布城工部为特务组织,勒令立即停止活动。4月,杨清琪北上福州向张纬荣汇报请示,路过阳下村时被闽中党暗哨逮捕。审查组负责人是其福州协职同学,不相信他是特务,曾多次暗示他逃跑。但杨清琪认为张纬荣是真正的革命者,为了避免引起更大误会造成更多悲剧,婉言谢绝了同学的好意,决心以牺牲自己保护更多同志,同年4月10日(农历三月初十),在福清县北区西宁山上蒙冤罹难。
临刑前,他选择以活埋告别人生,从容地站在自己挖好的坑穴前,脱下身上仅有的一件单衣,又从裤袋里取出一支钢笔交给执刑人,留下遗言:“你们很困难,把我的衣服拿去吧! 我死了不穿衣服不要紧,只要以后能弄清是非,把我当烈士就行了!”说完,高唱着《国际歌》躺进墓坑,安详地承受着乱石杂土从身上填压下来。在场的执刑人员无不悲泪横流,感慨万千,庄重地在烈士的牺牲地垒出了墓地。
1948年“城工部事件”后,各地与城工部有渊源的中共地下组织均被切断联系。中共福州市委主要领导人大部分被错杀,下属组织失去联系。但大部分基层组织在极端困难的环境中,仍独立坚持革命斗争。在福州地区失去联系后继续活动和新成立的中共组织有福州私立协和职业学校支部、福建高级农业职业学校支部、福(清)长(乐)平(潭)学委等。1956年,党中央在重新审理“城工部”事件后为被错杀的同志平反,福建省人民政府追认杨清琪为革命烈士。1958年1月,位于鼓楼区洪山镇文林山南麓文林山革命陵园建成,现文林山革命陵园建有福建城工部烈士墓。
(来源 福农记忆、平潭综合实验区革命史研究会、中共福建省委《关于闽浙赣省委错误处理城工部案件的审查报告》)